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探秘花生酥制作:从田间到舌尖的匠心之旅

时间:2025-09-29 15:22:48 来源:中国商报 作者:中国商报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 文/图)在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花生种植园区,黑土种植、花生采摘、筛选、烤制……一颗颗花生如何蜕变为香甜酥脆的花生酥?记者实地探访,沉浸式感受从田间到车间的匠心之旅,见证每一块花生酥背后的坚守与品质。



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花生种植园区全景。

北纬42°黑土:花生生长的“黄金带”

“这片黑土地是耕地的‘大熊猫’!”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农户这样形容脚下的土地。黑土因富含钙、镁等矿物质,肥力高、性状优,为花生生长提供了天然养分,赋予其“清脆香甜”的独特风味。

从内蒙古高原到东北平原,延绵数百里的农牧交错带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这一宜耕宜牧带的核心区域,北纬42°的季候风、年均480毫米降水、广阔平坦的耕地,以及昼夜温差达15℃的冷凉气候,让这里成为花生的“黄金种植带”。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花生种植基地实景。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雷骁勇介绍:“这里的花生病虫害发生率较全国均值低40%,黄曲霉菌滋生得到有效抑制。经检测,脂肪含量18%—22%、蛋白质含量28%—32%,‘阜新花生’已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徐福记正是看中这片土地的优势,将这里设为花生种植基地。徐福记销售总经理彭传纲透露,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超150万亩,年产量达20万吨,其中徐福记每年采购量超1万吨,覆盖15万亩以上产区。

小白沙花生:一斤仅选二两的严苛标准

在黑土地上,记者亲手采摘了小白沙花生——这种北纬42°的东北品种,因颗粒均匀、出仁率高、含油量适中,成为制作花生酥的“天选之材”。



优质小白沙花生特写。

“小白沙花生加工时便于分级,出仁率高达90%以上,含油量适中,既能保证花生酥的香气,又不会过于油腻。”彭传纲解释道。

从田间到车间,花生需经历脱壳、初步筛选后运至加工厂,再通过分级、去杂、色选、X光机检测等9道工序,最终仅二两左右能达标。彭传纲笑称:“每一块花生酥的原料,都是百里挑一的‘精英’。”

12项检测+九成熟工艺:品质与口感的双重保障

徐福记对原料的把控近乎严苛。每批花生需通过12项基础检测,涵盖水分、蛋白质、颗粒度等指标;年度全面检测更覆盖467项,包括黄曲霉毒素、农残、重金属等安全关键项。



工作人员对花生进行剥皮筛选。

为保证新鲜,徐福记仅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采购花生,利用产地低温干燥环境存储;其余时间,花生被存入恒温冷风库。

炒制环节更是关键。明火慢熬、精准控温至“九成熟”——少一分则生,多一分则苦。记者现场体验炒制:九成熟的花生仁裹上糖浆,撒上芝麻,打模切块后,趁热咬下,外层酥脆、内里软糯,香气在口中层层绽放。



徐福记花生原料与成品花生酥展示。

从黑土地到舌尖,每一块花生酥的诞生,都是自然馈赠与匠心工艺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