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金融赋能厂房屋顶光伏:破解生产限电困局的创新实践

时间:2025-10-10 17:09:56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作者:证券市场周刊

【前言】在中国市场经济浪潮中,小微企业如同最具活力的浪花,始终以坚韧与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在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推动下,‘浙银故事惠’系列报道记录了银企携手共进的温暖故事,展现浙商银行践行‘深耕浙江’战略、护航实体经济的责任担当。



从‘限电焦虑’到‘绿色解药’:一位温州商人的转型之路

温州商人陈景力至今保留着一个职业习惯——每当看到建筑屋顶,总会下意识计算其光伏改造潜力。这种‘条件反射’源于他曾深陷的‘限电焦虑’。

传统制造业的‘用电之痛’

作为传统制造业从业者,陈景力对用电高峰期的‘限电令’记忆犹新:生产线被迫停摆、订单交付延迟、优质客户流失……这些痛点曾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心病’。2022年,一家光伏企业的提案为他打开了新世界——在工厂闲置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

‘起初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效果远超预期。’陈景力介绍,光伏发电直接接入厂区电网后,电价较工业用电降低超40%,即便在限电期间也能维持基础生产。这种‘绿色解药’让他萌生新想法:为何不将这一模式推广给更多受困企业?

光伏+金融:破解小微企业转型资金困局

现金流危机下的金融创新

2024年,陈景力与瓯江控股集团合资成立瓯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却在首个项目——温州眼谷科创园光伏工程中遭遇挑战。该项目因屋面设备密集,需抬高光伏支架安装,导致造价激增30%,企业现金流一度告急。

浙商银行温州分行通过专项调研,创新推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集群项目’融资方案。在‘走千企访万户’行动中,服务小组仅用3个工作日便完成540万元贷款审批,及时化解了项目推进的燃眉之急。



鞋都‘光伏革命’:年省电费93万元的实证

中国鞋都的绿色转型样本

在‘中国鞋都鞋革城’园区,2万平方米的闲置屋顶被改造成光伏电站。该项目装机容量3261.735kWp,铺设7248块光伏组件,将企业用电成本从0.86元/度降至0.5元/度以下。年发电量330万度的同时,企业光伏电量利用率达80%,每年节省电费约93万元。

‘我们已为全国40余家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方案,累计年发电超3000万度,年均为企业降本41%。’陈景力展示的数据显示,光伏电站不仅解决限电问题,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小微金融‘活水’:浇灌绿色转型之花

从‘一滴水’到‘一片海’的普惠实践



以温州分行为例,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150亿元,服务客户超7000户。通过‘光伏贷’产品,分行已支持建成13万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4万吨,相当于1万辆小轿车行驶4.5万公里的碳排放量。

今年,浙商银行启动新一轮‘深耕浙江’三年行动,上半年省内融资服务总量达1.12万亿元,小微企业融资余额超1400亿元。围绕光伏产业链推出的‘光伏贷’产品,累计发放超20亿元,支持超1万户小微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 证券市场周刊 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