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宁
生椰拿铁、冰吸生椰拿铁、橙C美式……这些被冠以“瑞幸首创”标签的爆款饮品,不仅重塑了国内咖啡消费格局,更在2024年以全球销量第一的成绩惊艳国际市场。近期,瑞幸咖啡接连获得独立第三方机构颁发的“首创认证”,为长期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饮品行业划定了创新边界,也标志着中国咖啡品牌正式从“模仿者”转向“规则制定者”。
数百年来,咖啡市场被意式浓缩、美式、拿铁等经典范式主导,直至中国咖啡品牌以“口味革命”打破僵局。瑞幸咖啡通过生椰拿铁、橙C美式等创新产品,不仅开辟了“果咖”“茶咖”等新赛道,更以年均超百款的上新速度,推动咖啡从功能性饮品向个性化消费品的转型。这种创新模式不仅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升级——海南椰子收购价三年内从2元/颗飙升至6.5元/颗,更催生了技术先进的椰浆B端企业。
2024年,ICT国际咖啡品鉴大赛首次落地中国内地;2025年,“咖啡生豆奥林匹克”CoE大赛首度携手云南,瑞幸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全球咖啡界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市场的创新活力已不容忽视。
2021年4月,瑞幸推出首款植物基饮品生椰拿铁,以冷压榨生椰浆替代牛奶,创造出“中式拿铁”新范式。这款看似“大胆”的组合,实则暗合中国消费者对椰汁产品的天然偏好。研发团队历时一年攻克技术难关,通过冷压工艺锁住椰香,避免高温处理导致的营养流失,最终打造出清爽不腻的独特口感。
上市后,生椰拿铁迅速引爆市场,单月销量突破1000万杯,四年累计售出13亿杯,至2025年9月更突破17亿杯。这款“断货王”不仅成为行业标配,更重新定义了生椰品类的黄金标准。其成功带动了椰子产业链升级,甚至引发全球椰子价格波动,堪称“一款产品改变一个行业”的典范。
继生椰拿铁后,瑞幸以橙C美式开辟“果咖”赛道,将橙汁与咖啡液的反差组合推向市场。尽管初期争议不断,但该产品累计销量已突破3.5亿杯,并衍生出柚C美式、柠C美式等“0脂、真果汁、低负担”系列产品,持续拓展咖啡消费边界。
瑞幸的创新密码藏在数据里。2020-2024年,其年均推出超百款新品,背后是“产品数字化”研发机制的支撑。研发团队将原料、口味转化为可量化数据,通过5大数字化流程部门(产品研究、规划、研发、优化及体验)协同运作,实现从实验到上市仅1.2%的通过率。这种“科学爆款”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咖啡馆依赖咖啡师个人经验的研发逻辑。
在供应链端,瑞幸构建了覆盖全球的核心原料网络:在巴西、埃塞俄比亚建立咖啡豆原产地,在印尼打造专属生椰岛,在广西横州布局茉莉花产区。2025年6月,厦门第五座咖啡烘焙工厂动工,与昆山、屏南、青岛基地形成年产能15.5万吨的烘焙网络,为柔性创新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技术融合方面,瑞幸将DeepSeek和豆包大模型引入点单系统,通过AI智能体实现语音点单与个性化推荐。这种“数据+供应链+技术”的三重驱动,使瑞幸得以在保持创新活力的同时,实现新品的高成功率与规模化生产。
在中国市场,瑞幸正探索咖啡消费的“无限可能性”。区别于欧美以黑咖啡为主的成熟市场,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尚未定型,这为新品研发提供了广阔空间。瑞幸通过年均百款的上新速度,持续测试中国咖啡品味的边界,其成果已显现:人均咖啡消费量从10杯/年向发达国家的100-200杯/年迈进,咖啡文化正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及乡镇渗透。
海外市场方面,瑞幸的“逆袭”已悄然展开。2025年二季度,其国际门店达89家,新加坡、马来西亚市场稳步扩张的同时,两家纽约门店的试营业引发《纽约时报》关注。报道称,瑞幸以生椰拿铁、丝绒拿铁等创意饮品,结合高效的手机点单系统与游戏化应用,为北美市场带来“令人不安的挑战”。尽管目前海外拓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瑞幸的每一步都在改写咖啡文化的全球版图。
正如25年前美国品牌定义中国咖啡市场,如今中国品牌正以创新活力反哺全球。从意大利的Espresso到美国的冰美式,再到中国的生椰拿铁,咖啡文化的拼图正在被重新绘制。而瑞幸的研发团队或许已在思考:下一个装进咖啡杯的,会是美国的蓝莓还是得州的葡萄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