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国轩高科80亿豪赌全固态电池,能否改写行业格局?

时间:2025-09-16 16:01:06 来源:飞鲸投研 作者:飞鲸投研



固态电池,这次真的迎来突破时刻!

还记得几年前就被行业热议的“全固态电池”吗?这项技术被寄予厚望:充电速度堪比加油,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安全性大幅提升,彻底告别起火爆炸风险。然而,多年来它始终停留在“概念阶段”,实验室成果频现,但商业化进程缓慢,消费者始终无缘体验。

不过,这一次,变化可能真的来了。

9月2日,国内动力电池领军企业国轩高科宣布: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正式贯通!其“金石”电池已进入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高达90%,标志着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量产的关键一步。



国轩高科:全固态电池赛道的“急先锋”

在全固态电池领域,国轩高科的推进节奏明显快于亿纬锂能、欣旺达等同行,甚至在工程化落地上暂时领先宁德时代。尤其在硫化物全固态路线——这条技术难度高但潜力巨大的路径上,国轩高科实现了“快人一步”的突破。

全固态电池终于从论文和实验室走向量产前的“临门一脚”,商业化轮廓日益清晰。那么,国轩高科凭什么能抢先一步?此次突破又能否改写动力电池行业的“双雄格局”?

技术深耕:真金白银砸出突破

技术突破从来不是偶然,而是长期投入的结果。国轩高科在研发上的投入远超同行:2024年,其研发费用率达8.28%,高于宁德时代(5.14%)、亿纬锂能(6.29%)和欣旺达(5.94%)。这种对技术的执着,成为其领先的重要底气。

在全固态电池的核心材料环节,国轩高科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 硫化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提升约60%,空气稳定性显著增强,解决了这类材料“怕空气”的痛点;
  • 正极材料:采用超高镍单晶正极,克容量达240mAh/g,能量密度更具竞争力;
  • 负极材料:开发出三维介孔硅负极,克容量高达1800mAh/g,远超传统石墨负极。

这些材料层面的突破,为全固态电池的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能扩建:从图纸到现实的跨越

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量产能力才是关键。截至2025年上半年,国轩高科总资产规模达1132亿元,行业排名第二,超过亿纬锂能(1107亿)和欣旺达(922.5亿)。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扩产力度持续加大:

  • 2020年:在建工程占总资产比例4.14%;
  • 2024年:这一比例飙升至13.72%,远超亿纬锂能(9.23%)、欣旺达(5.7%)和宁德时代(3.78%);
  • 2025年上半年:在建工程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5.77%。

持续的高强度投入,让国轩高科不仅积累了技术优势,也搭建起量产的关键产能基础。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贯通,正是这一战略的直接成果。

行业格局:双雄争霸还是多强并立?

尽管国轩高科在全固态电池领域领先一步,但动力电池市场的竞争远未结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头羊,依然掌握着成熟技术和庞大市场份额,长期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大半江山”。相比之下,国轩高科的市场占有率仍有提升空间:2024年,其全球动力电池市占率为5.68%,位列第四。



在传统液态锂电池领域,三家企业的布局各有侧重:

  • 宁德时代:全方位布局磷酸铁锂(LFP)和三元锂(NCM/NCA),三元锂技术领先,技术专利和产业化经验丰富;
  • 比亚迪:主打磷酸铁锂路线,凭借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和成本控制能力,结合垂直整合优势,稳占市场份额;
  • 国轩高科:在磷酸铁锂技术上加速追赶,同时引入大众汽车作为战略股东,提升整体规模。

后浪崛起:80亿投资加速追赶

尽管规模差距仍存,但国轩高科的潜力不容忽视。2025年上半年,公司推出G垣准固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300Wh/kg,续航超1000公里,并通过5家车企测试,4款车型完成装车验证。

8月29日,国轩高科宣布两项重大投资计划:在南京和芜湖两地投资80亿元进行扩产。其中,南京项目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20GWh准固态电池生产线,芜湖项目投资40亿元建设年产10GWh准固态电池及配套模组和PACK生产线。两大项目建成后,国轩高科的生产能力将大幅提升,跻身全球动力电池前三名或指日可待。



未来展望:多强并立或成新趋势

尽管国轩高科目前尚无法与宁德时代等巨头比肩,但其全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可能推动市场从“双雄争霸”向“多强并立”演变。届时,国轩高科有望在全球动力电池第一梯队占据一席之地,为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