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大空头11亿美元做空英伟达与Palantir,AI泡沫风险浮现?

时间:2025-11-05 08:39:52 来源:郭施亮 作者:郭施亮

AI市场与英伟达股价走势图

2025年被称为'AI大年',全球AI应用端迎来爆发式增长。作为AI芯片龙头的英伟达,凭借技术优势与市场需求,市值一度突破5万亿美元(约合35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自2020年以来,英伟达股价累计涨幅超10倍,带动博通等产业链企业同步上涨,A股、港股市场也掀起AI概念炒作热潮。

科技巨头加码AI,资本支出持续攀升

从科技巨头的资本布局可窥见AI发展前景。Meta 2025年资本支出预计达700-720亿美元,2026年将进一步增长;谷歌同期资本支出超900亿美元,明年计划显著增加。微软、亚马逊等企业也纷纷上调AI领域投入,反映出行业对技术革新的强烈信心。这种集体加码行为,被视为AI产业化进入高速发展期的信号。

大空头逆势做空,11亿美元押注AI泡沫破裂

就在市场普遍乐观时,'大空头'原型人物突然出手,以近11亿美元资金(80%仓位)做空英伟达和Palantir。这一动作引发市场震动——若仅为短期操作,不会动用如此巨额资金。其背后逻辑或指向对AI估值泡沫的判断,认为当前市场热情已脱离基本面支撑。

AI泡沫三大判断标准

1. 产业链协同效应:若AI仅带动少数企业增长,估值膨胀易形成泡沫;若形成规模化产业协同,推动供应链整体升级,则估值具备合理性。

2. 生产方式颠覆性:AI需真正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与商业模式,提升效率并创造新需求。若仅为概念包装,则可能沦为短期炒作。

3. 动态估值合理性:对高速成长企业,应采用远期PE或PEG估值法。以英伟达为例,其当前60倍PE因业绩高增长和AI需求旺盛,按PEG计算仅1倍左右;若按远期PE估算,估值可降至30倍以内,并未显著高估。

核心资产估值仍具合理性

尽管部分AI公司估值已被推高,但对英伟达等核心资产而言,按明后年业绩增速测算,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判断AI泡沫的关键在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能否匹配估值提升,以及市场需求是否持续旺盛。当前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计划与产业应用落地情况,将成为验证AI长期价值的重要指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