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6日,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软银集团(SoftBank)今年早些时候曾探索收购美国知名芯片设计厂商Marvell,但双方在数月前因收购条款未能达成一致,目前暂未重启磋商,不过未来仍存在重启交易的可能性。若此次收购成功,将成为半导体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交易之一。
受此消息影响,Marvell股价在11月6日的美股交易中一度大涨超过5%,但最终收盘涨幅仅0.46%;而Arm股价虽然高开约2%,但收盘时下跌了1.21%。
据知情人士透露,软银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孙正义多年来一直在研究Marvell作为潜在收购目标,这与其投资人工智能(AI)业务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Marvell成立于1995年,是全球知名的芯片设计公司。早期,该公司以存储控制器芯片和手机芯片闻名,曾是全球存储控制芯片市场和手机芯片市场的主要供应商。然而,在激烈的4G手机芯片竞争中,Marvell退出了手机芯片市场,转而将主要精力投入网络与通信芯片市场。
目前,Marvell的产品线主要包括以太网解决方案、交换器、通信控制器等,为通信基础设施和数据中心设计和开发半导体芯片。同时,Marvell还提供定制化芯片(ASIC)服务,主要面向数据中心、AI加速器、汽车市场。从营收结构来看,约74%的收入来自数据中心领域。
知情人士称,软银集团在几个月前已向Marvell透露收购意向,但双方在收购条款上未能达成一致,也未签署任何协议。不过,该交易谈判仍有可能重启。
近年来,Marvell的股价因其定制芯片业务前景而上涨,该业务拥有亚马逊、微软等大型客户。然而,今年3月,由于收入预测低于市场预期,Marvell遭遇了二十多年来最严重的股价跌幅。尽管在截至2025年7月底的2026财年第二财季,Marvell的季度收入达到创纪录的20亿美元(同比增长57.6%),但自今年以来,其股价仍下跌了16%(截至美股11月5日收盘),目前市值约为800亿美元。
这与英伟达和博通形成鲜明对比。这两家公司今年均受益于AI热潮,股价大幅上涨。尤其是博通,作为Marvell在定制AI芯片业务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已赢得OpenAI等新客户,今年股价累计上涨约56%,市值达到1.7万亿美元(截至美股11月5日收盘)。
在孙正义看来,Marvell目前可能被低估,或者在其运作下,Marvell将具备更大的增长潜力。
知情人士称,软银希望收购Marvell的目的是将其与旗下英国半导体IP大厂Arm合并,以更好地抓住AI数据中心市场爆发式增长的机遇。
Arm拥有丰富的半导体IP资源,在智能手机市场,Arm的CPU/GPU IP占据主导地位;在数据中心CPU市场,Arm也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目前,亚马逊、谷歌、阿里巴巴、微软等云服务大厂均自研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英伟达GB200/300系列AI系统中的Grace CPU也基于Arm IP。Arm公布的数据显示,其面向数据中心的Neoverse CPU核心出货量已超过10亿颗,主要用于运行复杂AI和超大规模工作负载。
Arm预计,到2025年,基于Arm架构的CPU在主要云端科技巨头数据中心中的部署占比将接近50%,进一步巩固其作为AI数据中心新型计算单元的地位。
尽管Arm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具有重要“基石”地位,但其自身营收规模相对有限。TD Cowen研究显示,采用Arm技术的芯片每年为各大芯片制造商带来约2000亿美元的营收,但Arm的年营收仅几十亿美元。根据Arm公布的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2026财年第二季财报,其该季度营收同比大涨34%,但也只有11.4亿美元,远低于众多大量使用Arm IP的芯片设计厂商。
为了扩大营收规模,Arm CEO Rene Haas在上一财季透露,计划将部分利润投入开发自家完整芯片与其他元件,意味着Arm将从以往仅提供半导体IP授权的商业模式,转向对外销售完整的芯片设计。首要的客户目标则是亚马逊、Meta、OpenAI等云数据中心大厂。
近日,Rene Haas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持续探索自研芯片的方向上,Arm已经“又向前推进了一点点”。据彭博社报道,孙正义和Rene Haas一直在推动Arm开发自己的人工智能(AI)芯片,他们希望在明年推出这些芯片。
然而,Arm此前并没有设计完整芯片的经验,相关IP也主要聚焦于CPU/GPU等方面。相比之下,Marvell在数据中心处理器/AI芯片的设计和开发上拥有更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更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有非常多的配套通信芯片和IP。
软银希望推动Marvell和Arm合并,可能是希望形成一家具备强大数据中心处理器/AI芯片设计能力和完整系统级解决方案的厂商。甚至软银还会将其在今年3月以65亿美元收购的服务器处理器设计厂商Ampere Computing并入其中,以进一步增强合并后的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抓住数据中心市场持续增长的机遇。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在AI需求推动下,今年全球八大主要云端服务大厂(CSP)的资本支出(CapEx)总额同比增长65%。同时,预计2026年全球八大CSP厂商合计资本支出将进一步增长40%至6000亿美元,展现AI基础设施建设的长期增长潜力。而在这么庞大的投资当中,半导体芯片可能将会占据约一半左右的价值。
受益于为AI热潮中的众多数据中心客户提供关键IP,以及计划推出自有芯片的预期,Arm目前市值已达到约1700亿美元,相比2023年上市时的545亿美元估值,增长了超过200%。而软银在2016年宣布收购Arm时的价格仅为约320亿美元。目前,软银仍持有Arm近90%的股权。
从目前来看,软银孙正义对于Arm的收购和随后的资本运作非常成功,显著提升了Arm的市值。
相比之下,营收规模更大的Marvell,目前市值也才800亿美元左右。显然,对于孙正义来说,通过市值约1700亿美元的Arm来收购Marvell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要知道,目前软银本身的资金还是比较紧张的。今年4月,软银领投OpenAI一轮融资,并承诺在年底前完成300亿美元投资。今年8月,软银还宣布斥资20亿美元投资英特尔。
但是通过Arm收购Marvell会存在重大障碍,这笔交易不仅可能面临反垄断调查,同时可能还会遭到其他Arm客户或Marvell竞争对手的反对,比如博通、高通等。
英伟达曾在2020年宣布计划以400亿美元从软银集团手中收购Arm,当时该交易就遭到各国监管机构的调查,同时众多的Arm客户发声反对该交易。最终,在经过长达约18个月的审查后,英伟达和软银在2022年2月宣布终止了这笔交易。
此外,Marvell是一家知名的美国芯片设计厂商,特朗普政府一直在大力发展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因此可能不太会愿意看到美国的大型芯片设计公司被日本公司收购。
一些知情人士还表示,软银、Arm和Marvell也尚未确定收购后如何合并管理团队。
所以,Arm与Marvell后续是否会重启收购谈判仍是未知之数。一些知情人士表示,Marvell还可能会吸引其他潜在收购方的兴趣。
对于该传闻,软银、Marvell和Arm的代表拒绝置评。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