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文文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期间,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没有美国,全球气候行动仍然会坚定前行。”尽管面临多重挑战,国际社会仍将以《巴黎协定》为核心,通过多元化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美国“退群”早有预兆,实际影响超预期
王毅分析称,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并不令人意外。早在特朗普当选前,国际社会已对其政策走向有所预判,但此次退出的实际影响远超“特朗普1.0”时期。他指出,美国联邦政府不仅自身拒绝履行气候承诺,还通过地缘政治手段干扰其他国家行动意愿,叠加全球能源市场波动与地缘经济冲突,导致气候治理面临更严峻的外部冲击。
不过,王毅强调,美国联邦政府的立场无法代表全部利益相关方。目前,美国多个州政府、企业及学术机构仍在积极推动清洁能源部署与低碳技术研发。例如,由地方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组成的“America Is All In”气候联盟持续开展行动,并与中国部分省份建立合作机制;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顶尖机构也在持续推进碳捕集、可再生能源等关键技术攻关。
多边合作机制填补美国“缺位”
针对美国退出引发的担忧,王毅明确表示:“全球气候治理不会因单一国家缺席而停滞。”国际社会正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为框架,通过南南合作、绿色“一带一路”等机制强化务实行动。他透露,本次大会议题设置呈现新特点:减缓议题讨论减少,适应议题增多;损失与损害议题占比下降,绿色融资落实成为焦点。这一变化既体现治理重心向务实方向转移,也反映出不同国家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小岛屿国家聚焦生存危机,发展中国家则迫切需要资金与技术支持以实现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面对地缘政治带来的合作障碍,王毅提出“基于国家能力的差异化转型路径”。他介绍,中国已通过南南合作基金、绿色技术转移等渠道,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超过30亿美元气候融资,并帮助非洲、东南亚国家建设了20余个可再生能源项目。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发达国家若不加快行动将引发连锁风险
王毅特别强调南北合作的重要性:“全球南方国家间的技术共享至关重要,但北方国家的经验与资源同样不可或缺。”他呼吁发达国家履行《巴黎协定》资金承诺,指出若发达国家不加快减排步伐,全球碳排放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将面临更大阻力,1.5℃温控目标也将愈发遥不可及。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提供的年度气候资金仍不足承诺金额的60%,这一缺口直接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低碳转型进程。
尽管气候谈判遭遇美国“退群”等挑战,但国际社会已展现出务实态度。王毅总结道,通过强化多元合作、聚焦既有共识落实,并鼓励各国超越自身能力贡献更多力量,全球气候治理仍能在不确定性中稳步推进。“重要的是向前看,而非纠结于单一国家的缺席。”他强调,中国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来源:国是直通车
编辑:高琰瑭
责编: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