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近日,给上海学生提供餐食的上海绿捷公司,终于就“臭虾事件”发表了道歉声明。然而,这份深夜发布的声明,全文仅50字(含标点),内容含糊其辞,引发家长和公众的强烈不满。
“涉及此事”,究竟是什么事?“有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又是什么?声明中只字未提。
这种潦草的道歉态度,与其所涉事件的严重性形成鲜明对比。9月15日,上海某校学生在虾仁炒蛋中吃到了臭虾仁,校方迅速下架并销毁问题菜品,改为提供小面包。但不少学生反映,学生餐不仅难吃,还曾吃到发黏的素鸡和变酸的豆腐。
上海绿捷统一回应称“虾肠外溢,有泥沙”,但实际情况是,配餐时已发现虾中有虫,仅在某一学校就发现18kg问题虾,其他学校的情况则未知。
据通报,这批“冷冻南美白虾仁”供应了211所学校,其中161所学校召回了餐食,但仍有50所学校的学生已经食用。
如今,上海的家长们纷纷表示想给孩子送饭,以确保饮食安全。
臭虾事件曝光后,上海绿捷因隐瞒食品安全信息被立案调查。讽刺的是,其道歉声明的前一条推文,还在强调“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然而,4个月过去,这道“防线”却轰然倒塌。
这批问题虾的来源,引发了更多关注。
通报显示,这批“冷冻南美白虾仁”由上海翰霖报关,经上海优合鲜供应链,最终到达上海绿捷。看似经过两道关卡,但实际上,供应链上的企业均为“自己人”。
股权穿透后发现,上海绿捷和上海优合鲜同属一家母公司Kilcoy Global Foods(KGF),而上海翰霖的老板,则在KGF母公司的下属公司担任董事。
这一复杂的股权关系,让问题虾的流通路径显得更加可疑。
涉事的张老板,在供销社系统拥有一定人脉,曾参股供销系统公司,并顺利中标校园学生餐项目。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张老板的中标次数越多,似乎越容易获得新项目。
2018年,他将绿捷卖给了KGF。
KGF总部在澳大利亚,但实为“中国公司”,其两大股东Ananta信托和厚生资本均为内资,可追溯至前首富家族。其他股东也来头不小,包括四大粮商之一的ADM、新加坡淡马锡、日本三井物产和海底捞等。
KGF既能供应顶级和牛,也是肯德基、麦当劳、海底捞的供应商,但也曾因进口不合格肉类被海关列入黑名单。
卖出绿捷后,张老板获利超10亿元,而KGF也通过预付学生餐费的方式,沉淀了大量资金,并与张老板签订了对赌协议。
这一年,这位学生餐界的“隐形大佬”开始暴露问题。合作学校收取890元/学期的“点心费”,直接引发舆论风波。
尽管最终未能如愿收费,但绿捷从此一边拿政府补助,一边疯狂中标,规模迅速扩张,口碑却每况愈下。
“难吃”、“不干净”等吐槽声不断,但绿捷似乎并不在意,反而通过多种方式从学生餐中榨取利润。
2017年,绿捷年收入已达6亿元,净利润近1亿元。
在资本和利润的驱动下,餐饮企业从食材上动手脚并不罕见。
最划算的方式,莫过于从“自己人”那里采购。例如,学生餐中常见的油炸食品,如鸡排、猪排,做法简单且单价高,而绿捷在威海的兄弟公司恰好生产这些产品。
既能帮兄弟去库存,又能享受“友情价”,可谓一举两得。
关联交易虽常见,但炸物问题尚属口感和喜好范畴。然而,近日大V邓飞爆料称,绿捷采购了大量“过期食材”。
根据其提供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截图,一些标明“冷藏环境下可贮存7天”的食材,生产日期与进货日期之间存在较大时间差。
例如,千叶豆腐冷藏保存期为3天,但生产到出货间隔一个月。
如果保质期属实,那么学生们吃的就是“僵尸菜”,其恶劣程度远超生虫的臭虾。
当然,也不排除这些产品为冷冻产品,其“冷藏保质期”仅指解冻后的保存时间。
但问题是,这批“冷冻南美虾”正是在冷冻与化冻之间生了虫子。
那么,这些食材是否经历了频繁的冷冻解冻再冷冻?否则,“发黏的素鸡”、“酸了的豆腐”又从何而来?
这些问题,如同刺一般扎在家长们的心中,一旦留下印象,便难以消除。
再加上绿捷那言不由衷的道歉,更难以让人信服。
校园食品安全的防线,必须筑牢。仅靠绿捷的道歉,远远不够。
如今,只能等待调查的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