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社长力荐:《美联储:货币如何失控》深度解析课程

时间:2025-09-30 19:06:45 来源:智本社 作者:智本社

文 | 清和 智本社社长

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银行及货币制度的核心地位愈发凸显。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叠加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深陷低增长、高泡沫与高债务的困境。而这一切的根源,直指全球主要央行推行的极端宽松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失控,不仅扭曲了市场价格体系,更导致经济秩序陷入紊乱。作为全球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央行,美联储无疑是这场货币风暴的核心。为此,我们特别推出音频课程《美联储:货币如何失控》,旨在从制度与理论的底层逻辑出发,结合美国经济史,层层解剖美联储的运作机制,探索经济系统的深层次问题与“货币出路”。

本课程并非对美联储的“讨伐”,而是以客观视角,聚焦央行与法币制度,回答以下关键问题:

  • 中央银行和法币制度是否是经济运行的必需品?
  • 央行作为公共机构,其权力边界、使命与目标究竟何在?
  • 央行的货币政策,究竟是经济的“救世主”,还是“毁灭者”?

以下是本课程各章节的精华概要,让我们先睹为快:

课程目录:

01 | 大博弈:自由银行与中央银行之争

02 | 大萧条:私人机构与公共机构之争

03 | 大滞涨: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之争

04 | 大缓和:单一目标与多目标制之争

05 | 大危机:自由货币与法定货币之争

第一讲:大博弈——自由银行与中央银行之争

看点:以18世纪英国经济危机与美国“自由银行时代”为切入点,解析现代中央银行与法币制度的诞生背景。探讨私人货币为何被中央银行法定货币取代,1844年《皮尔条例》的达成及其历史意义。

第二讲:大萧条——私人机构与公共机构之争

看点:剖析美联储的机制设计与权力构成,探讨其作为公共机构还是私人银行的本质,以及大萧条期间美联储的决策与影响。

第三讲:大滞涨——自由主义与干预主义之争

看点:解析美联储的操作思想演变,从“顺风而行”到“逆风飞扬”,探讨大萧条如何改变美联储权力归属,以及70年代滞涨危机与美联储政策的关系。

第四讲:大缓和——单一目标与多目标制之争

看点:探讨弗里德曼货币主义对美联储改革的影响,以及沃尔克时代美联储政策目标与操作方式的转变。

第五讲:大危机——自由货币与法定货币之争

看点:回归货币理论与银行制度,分析格林斯潘时代的平衡术,探讨美国次贷危机与美联储的关系,以及中央银行与法币制度的改革出路。

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即可进入音频课堂,深入学习《美联储:货币何以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