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打开手机站
随时逛,更方便!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纵横

银行直供房热潮:200万房产150万成交,购房者如何把握机会?

时间:2025-11-19 20:39:24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时代周报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子琪


来源:图虫

低于市场价五折就能拿下一套二手房?这一看似不可思议的购房机会,正随着银行直供房的兴起成为现实。

近期,"银行直供房"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络热议。某第三方拍卖平台上一处市场估价约200万元的房产,最终以150万元成交,出售方正是银行。这一案例并非孤例,11月以来,从国有大行到地方农信社,多家银行通过线上平台直接销售房产,价格普遍低于市场水平。

银行直供房激增背后的逻辑

所谓银行直供房,本质是银行处置不良贷款的创新手段。当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时,银行通过司法程序收回抵押房产,完成债权剥离后直接以产权人身份出售或出租。这种模式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城市专家智库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浙大城市学院副教授林先平指出,银行此举旨在加速不良资产处置,提高资金回收效率,同时减少中间环节实现资产快速变现。

当前拍卖平台已形成规模化运营:

  • 阿里拍卖专门设置"银行清仓"版块
  • 兰州银行挂牌超1700套房源
  • 吉林银行超2000套
  • 广东农信系统超1.2万套
  • 辽宁农信系统超1.1万套


来源:阿里拍卖app

直供房激增的深层动因

传统法拍房市场遇冷形成鲜明对比。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

  • 2023年全国挂拍79.6万套创新高,但成交仅14.9万套
  • 2024年前10个月挂拍量同比下降5.7%,成交金额下降22.5%
<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张思远揭示更深层原因:截至2025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3.52万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持续攀升。根据《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抵债房产需在2年内处置,否则将面临惩罚性风险权重,这迫使银行加速资产处置。

直供房来源与风险解析

这些房产主要来自两个渠道:

  1. 司法流拍转抵债:如中国银行潮州分行某房产,两次拍卖流拍后以物抵债
  2. 司法强制执行:兰州农商行通过法院执行获得沈阳智峰地产200余套住宅,该公司被执行金额达4.6亿元
<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强调,直供房已完成债权剥离,产权清晰度优于法拍房。但购房者仍需核查:

  • 权属是否彻底解封
  • 是否存在长期占用人
  • 历史欠费情况
  • 房屋质量状况

价格优势与市场热度

价格优势是直供房最大吸引力:

  • 华夏银行沈阳分行住宅评估价26.18万,起拍价18.91万
  • 兰州农商行125㎡住宅成交价151万,同户型中介挂牌价180-220万
  • 中国银行北京分行房产以97.68万成交,同户型市场价132-199万

热度方面:

  • 中国银行顺义区别墅获6000次围观
  • 广东顺德农商行商铺获4000次围观
  • 兰州农商行100套低价房源却遭遇"零出价"


来源:阿里拍卖app

处置效果与行业影响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袁帅认为,直售模式帮助银行实现三大目标:

  • 降低不良贷款率
  • 优化资产质量
  • 加速资金回笼
<

张思远提供的数据显示,直售使回款周期从传统法拍的2年缩短至半年内,但位置偏远房源仍面临流拍风险。安光勇提醒,直供模式虽提升处置效率,但难以化解地产下行、地方债务等系统性风险。

对二手房市场的连锁反应

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

  • 全国二手房交易面积同比增长4.7%
  • 二手房占比达交易总量45%
  • 上海、深圳等10余个城市涨幅超10%
<

关于价格影响存在两种观点:

有限影响论

张思远认为直供房规模有限,长期难改市场趋势,仅在三四线城市可能拉低报价预期。

价格锚定论

安光勇指出,在库存多、需求弱的区域,直供房成交价易形成新价格锚点,压缩二手房议价空间。

中介行业的变革机遇

面对银行直售冲击,行业呈现分化态势:

  • 传统中介:业务量受冲击,需提升服务质量
  • 专业机构:资深企业管理专家董鹏认为,能提供评估、法律咨询等深度服务的机构将迎来发展机遇
  • 合作模式:部分中介开始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拓展业务边界

这场由银行发起的房产处置革命,正在重塑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生态格局。对于购房者而言,既要看到价格优势带来的机遇,也要理性评估潜在风险;对于行业参与者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转型升级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