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零度
来源 / 节点财经
当A股市场传统消费板块陷入平淡时,被称为“火腿第一股”的金字火腿却以一则公告引发市场震动。这家以金华火腿为核心业务的企业,正通过3亿元跨界投资半导体领域,试图打破传统食品行业的增长瓶颈。
2025年9月22日晚间,金字火腿披露其全资子公司福建金字半导体有限公司拟以不超过3亿元资金,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取得中晟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晟微”)不超过20%的股权。这场从腌制车间到芯片实验室的跨界,不仅让公司股价在次日逆市涨停,更引发了市场对传统企业转型的深度思考。
此次跨界投资采用“分步推进”策略,首轮1亿元资金按中晟微投前10亿至13亿元估值注入,第二轮不超过2亿元投资需待其200GTIA/Driver芯片流片验证通过后实施。若以投前10亿元估值计算,此次增资对应增值率高达9710%,堪称一场技术豪赌。
支撑这场高风险投资的,是中晟微的技术稀缺性。这家成立于2019年的企业,由美国光通信芯片设计公司核心研发人员归国创立,专注400G/800G/1.6T及以上速率TIA、Driver芯片研发,产品应用于AI算力中心、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高端场景,填补了国内100G以上高速光模块电芯片的国产空白。
技术团队方面,中晟微现有50人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具备20年高速射频芯片研发经验,已与国内主要光模块厂商建立合作,并获得萧山区政府产业基金、赛智伯乐等机构投资。更关键的是,实际控制人李壤中承诺中晟微是其光通信芯片业务的唯一总部及未来上市主体,为投资安全性提供保障。
尽管技术储备亮眼,但中晟微的财务数据却不容乐观。2024年营收仅20.49万元,净亏损3882.61万元;2025年前7个月营收增至51.11万元,净亏损仍达2037.42万元。这种“技术强、营收弱”的现状,使得金字火腿在公告中明确提示“存在业绩未达预期及后期计提减值准备的风险”。
金字火腿的跨界冲动,源于传统主业持续承压的现实。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这家以金华火腿为核心产品的上市公司,近年来面临营收波动、盈利承压的双重挑战。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4.45亿元、3.14亿元、3.4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02.88万元、4006.3万元、6217.3万元。2025年上半年业绩进一步恶化,营收1.7亿元同比下降14.73%,归母净利润2292.04万元同比下滑25.11%,创下近三年同期最差表现。
行业环境方面,猪肉价格“过山车”式变化直接影响成本控制。尽管公司拥有大型冷库,但2024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仍挤压利润空间。同时,消费疲软导致市场需求收缩,传统肉制品面临“量价齐跌”压力,而预制菜等新兴赛道又陷入同质化竞争。
内部经营方面,公司战略调整多次遇阻。火腿产品虽保持行业领先的市场占有率,但面临消费场景单一、年轻群体接受度不高等问题。为破局,公司近年推出酱香腊肉、减盐咸肉等新品,甚至尝试火腿冰激凌、火腿饼干等创新品类,并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能5万吨的“数字智能产业基地”,但这些举措尚未带来规模化的营收增长。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此前的产能扩张计划已出现折戟。2021年启动的“数字智能化立体冷库扩建项目”,因“周边冷库竞争加剧、自用需求下滑”于2024年8月宣布终止,成为战略误判的缩影。
尽管业绩承压,金字火腿仍具备跨界投资的财务基础。据2025年中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5.93亿元,总资产26.74亿元,负债仅6150万元,资产负债率低至2.3%,充裕的现金流使其具备持续对外投资的条件。
金字火腿此次跨界芯片,并非首次“出圈”。自2010年上市以来,公司创始人团队及历任实控人始终带着“冒险基因”,从食品加工到金融、医疗、科技等多个领域,留下了一串充满争议的跨界足迹。
在2025年实控人变更前,公司的跨界尝试以“零散出击、多败少成”为特点。2014年涉足小额贷款业务,成立义乌市金字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但受监管政策收紧影响,该业务规模始终有限,最终于2020年剥离。2016年以购买股权及增资方式取得中钰资本51%股权,切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然而不到两年便因“业绩未达预期”转让股权。
最引人关注的跨界尝试当属对浙江银盾云科技的投资。2023年,公司以4.01亿元增资浙江银盾云科技,布局GPU算力集群,但未满一年便转让股权,此次短暂的科技投资被市场解读为“跟风炒作”。
2025年郑庆昇的入主,为金字火腿的跨界注入了新的“冒险因子”。与前任管理层的“零散跨界”不同,郑庆昇的布局与其个人资源深度绑定。公开资料显示,郑庆昇出生于1956年,深耕房地产与汽车销售领域多年,现任福建挺虎置业集团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上海阿斯顿马丁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董事。
入主后,郑庆昇迅速将个人资源与上市公司平台结合。其子郑虎作为“90后”高管,不仅担任金字火腿副总裁,还兼任两家半导体子公司法定代表人,成为科技跨界的具体操盘者。这种“父子搭档”的管理模式,使得半导体投资决策效率大幅提升——从7月成立专项子公司到9月敲定中晟微投资,仅用两个月时间便完成从0到1的突破。
需要注意的是,郑庆昇所持金字火腿7.66%的股权已经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63.94%。对于此次投资,市场关注三个关键节点:中晟微的技术转化能力、投后管理的有效性、主业与副业的平衡度。
从行业视角看,这场跨界投资折射出传统企业转型的普遍困境。正如一位食品行业分析师所言,“火腿企业跨界芯片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是否具备穿越行业周期的耐心与资源整合能力。半导体行业的回报周期以年计,而食品企业习惯了季度性的业绩反馈,这种节奏差异可能成为最大的挑战”。
这场“火腿+芯片”的跨界冒险,究竟是传统企业的破局良方,还是又一次盲目跟风的投资尝试,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