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深圳金融监管局正式对外公布了最新一批行政处罚决定,其中一则涉及大型国有银行的处罚信息引发了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
据处罚公告显示,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因存在多项严重违规操作,被处以420万元人民币的罚款,同时该行四名相关责任人也因管理失职受到警告处分。这一处罚力度在近期金融监管案例中较为突出,凸显了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高度重视。

此次处罚犹如一记重锤,再次为整个银行业敲响了合规经营的警钟,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监管持续收紧的背景下,其警示意义尤为深远。
根据监管部门调查结果,建行深圳分行在贷款业务全流程管理中存在系统性缺陷。贷前调查环节未能充分核实借款人真实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导致部分高风险客户获得贷款;贷时审查阶段未能严格执行审批标准,出现审批流程形同虚设的情况;贷后检查更是流于表面,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置多笔潜在风险贷款,形成资金安全隐患。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在业务拓展中采取存贷挂钩的不当操作模式,将存款规模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前置条件。这种变相提高贷款门槛的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也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在理财业务领域,该行同样暴露出风险防控意识薄弱的问题。对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穿透管理不足,风险评估体系存在漏洞,未能有效识别和防控潜在风险,导致部分投资者面临超预期损失风险。
监管部门深入调查发现,该行在关联交易管理、并购贷款管理和票据业务管理等核心领域存在系统性管理缺陷。关联交易审批流程存在漏洞,部分交易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并购贷款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未能有效识别交易风险;票据业务操作规范执行不到位,形成操作风险隐患。
这些管理问题的集中暴露,反映出该行合规文化建设的严重缺失。从高层管理人员到基层员工,合规意识未能真正入脑入心,合规制度在执行层面大打折扣,最终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处罚的四名责任人陈泽锐、严红、丁楷、韩壮壮均被予以警告处分。这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双罚制”的严格执行,既追究机构主体责任,也落实个人问责机制,形成强有力的监管震慑。
建行深圳分行案例并非孤立事件。近期深圳地区已有多家金融机构因违规操作受到处罚,形成监管高压态势。
此前,微众银行因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管理不到位、整改措施落实不力,被处以105万元罚款;
浙商银行深圳分行更因存在贷款资金被挪用、票据业务违规等多项问题,被处以330万元罚款。
这些案例共同表明,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乱象采取“零容忍”态度,特别是针对贷款管理、理财业务等风险高发领域,将持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
当前金融监管呈现三大明显趋势:
一是强化贷款业务全流程监管,从贷前调查到贷后管理实施穿透式监管;
二是深化理财业务穿透式管理,要求金融机构充分披露产品风险信息;
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建立“一案双查”机制,既查机构违规也查个人责任。
金融机构应以此为鉴,从三个方面全面提升合规管理水平: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合规制度体系,确保各项业务有章可循;其次要强化流程管控,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业务全流程监控;最后要培育合规文化,将合规意识融入企业DNA,使合规经营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
在金融监管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唯有坚持合规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必须深刻认识到,合规不是成本负担,而是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赢得市场信任的基石。(编辑/陈飞 来源/商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