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何咏诗
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呈现前所未有的流动性盛宴,黄金价格突破3645美元/盎司关口,美股、A股与大宗商品形成轮动上涨格局。这场看似繁荣的市场行情背后,实则暗藏大国博弈的政治逻辑——当79岁的特朗普为降息逼宫美联储,当东方大国重启超级工程,全球资本正在政治力量的引导下重构流向。
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并非单纯经济决策,特朗普政府通过施压美联储打破独立性,本质是为制造业回流和大国博弈储备政策空间。欧洲债券市场收益率飙升与东方大国专项债扩张形成共振,表面是刺激经济,实则是战略安全需求下的资本动员。
典型案例显示资本流向的政治导向性:扎克伯格认捐6000亿、谷歌2500亿、微软800亿、苹果6000亿的科技投资承诺,与东方大国硬科技板块的暴涨形成呼应。这种非市场化行为揭示,当前流动性扩张已突破传统经济周期框架,进入政治周期主导的新阶段。
流动性泡沫的持续性与规模可能超预期,但需警惕政治目标达成后的政策转向风险。当大国完成战略布局,资本盛宴或将迎来清算时刻。
东方大国的政策导向呈现明显特征:专项债资金优先注入硬科技、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领域,半年前暂停的基建项目重新启动。这种转向印证《财经》杂志的判断——需要科技牛市为大国科技企业输血。
资本市场功能发生质变,从情绪调节工具升级为国运竞争的输血站。芯片、AI等板块的暴涨与民生领域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上半年5.3%的GDP增速与民众2%的体感温差,本质是资源向强国体系的定向输送。
流动性分配的二元结构正在重塑财富地图:大国博弈相关领域成为资本蓄水池,而传统消费领域则面临资金抽离压力。这种分化将持续至战略目标达成。
当前资本市场的核心逻辑是政策导向下的流动性分配。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城市与强国体系赛道成为主要受益方,这种结构性机会要求投资者建立新的认知框架。
实战策略需把握两个维度:一是政策风向标追踪,重点关注"两重"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的资金动向;二是资产配置的"卫星策略",用70%核心资金配置稳健资产,30%卫星资金参与科技ETF等强国赛道。
风险控制需坚守三条原则:避免单一资产重仓、警惕"这次不一样"的泡沫叙事、持续提升政策解读能力。当全球大放水演变为财富洗牌游戏,认知差将成为决定投资成败的关键变量。
在这场政治博弈主导的资本盛宴中,普通人既要把握强国体系带来的时代红利,也要清醒认识泡沫破裂的必然性。毕竟,在流动性退潮时,只有看懂规则的人才能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