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何秀兰
在‘敢冲又懂学’的新生代投资者推动下,A股市场在‘924行情’一周年之际交出了一份‘冰火两重天’的成绩单。
2024年‘924行情’迎来一周年纪念,A股市场表现强劲,上证指数自去年9月低点累计大涨超过40%,创下近十年新高。在这一波以‘10倍股’‘千元股’‘指数新高’为热词的‘牛市’行情中,95后、00后等年轻投资者成为A股市场的新生力量,他们跑步入场,积极投身股市。
这群互联网原住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小白’,他们带着炒球鞋、盲盒、游戏装备的经验进入股市,一边热衷于追逐AI、医药、新能源等热点板块进行‘快进快出’操作,一边通过短视频、投资社区学习分析技巧,偏好借基金‘曲线炒股’。京东金融数据显示,其平台25岁以下基金投资者占比达20%,与25-35岁群体合计超过半数,成为基金投资的重要力量。
然而,指数飘红背后,新生代股民的收益却呈现出显著分化。有95后白领凭借50万元本金半年浮盈80万元,也有00后跟风炒科技股亏光盈利,甚至有人借杠杆炒股,亏损超过百万元,陷入负债困境。
新生代股民战绩悬殊 来源于图虫创意
近日,时代财经采访发现,近一年入场的95后、00后新生代股民展现出‘敢冲又懂学’的双重特质。一方面,他们热衷于追逐市场热点,对AI、医药、新能源、消费复苏等热门概念股格外青睐,常盯着涨停股进行‘快进快出’操作,交易频率通常高于其他年龄段投资者,追求短期波段收益。
另一方面,部分新生代股民并非盲目跟风。他们成长于信息爆炸时代,擅长通过财经短视频、线上课程、投资社区快速吸收知识,在追热点的同时,也会结合行业逻辑、个股基本面情况筛选标的。
国泰海通上海某营业部相关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近一年新入场的年轻人习惯线上开户,咨询问题直指热点领域,如AI算力、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他们比老股民更敢追风口。‘00后可能从小接触数字化理财启蒙,知识获取快,但经验沉淀少,容易形成对市场的片面认知。’
‘每天早九打开交易软件就像拆盲盒,很期待能有惊喜。自从炒股以后,白天打开账户几十遍。’00年出生的许茂茂向时代财经表示,2024年国庆节以后,他加仓了新能源汽车ETF、人工智能精选组合、元宇宙概念股等热门品种。在其总投入的5.8万元本金中,有4万元源自平时积攒的压岁钱。‘目前持仓收益略微跑赢大盘,一直在研究如何做好‘左侧埋伏’。’
值得注意的是,在入场方式上,新生代投资者也展现出代际差异。与许多‘前辈’偏好直接炒股不同,这届年轻人更倾向以基金为投资跳板,借道基金进入股市。
京东金融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底,该平台基金新增用户数同比增长58%,基金交易用户数同比增长47%。从用户结构看,平台基金投资者呈现鲜明的年轻化特征:25—35岁的投资者占比约40%,18—25岁的投资者占比约20%,二者合计占比超半数,成为基金投资的重要增长力量。
‘工作很忙,每天盯着K线图太耗费精力,基金经理的专业性让我更放心。’就职于深圳某互联网公司的95后白领张雯向时代财经坦言。她自今年开始定投科技主题基金,经历过市场波动后,年化收益仍保持在10%左右。像她这样的年轻投资者不在少数,他们普遍具备高等教育背景,在投资者投教的影响下,更信任专业机构的资产管理能力。
23岁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文洞也向时代财经分享了自己的看法:‘我对金融市场不太熟悉,直接炒股风险太大。基金就像是一个投资组合,我可以通过购买不同的基金来参与不同的行业和板块,慢慢了解投资,这符合我的需求。’
从投资偏好来看,京东金融相关数据显示,权益主动类基金和指数基金占比达68%,凸显投资者对结构性行情的信心。某公募基金渠道负责人也向时代财经透露,近一年以来,其所在机构的新能源、人工智能、芯片等主题基金在年轻客户中认购火爆,他们更关注行业趋势而非短期波动。
牛市行情并不意味着投资者普遍盈利,新生代投资者的收益呈现出‘冰火两重天’。有人大赚、有人被套牢,有人收益不及预期,更有部分投资者因上杠杆炒股亏损,陷入负债泥潭。
95后白领暖暖在上海陆家嘴上班,她向时代财经表示,今年4月意识到牛市将至,她选择了一批低市净率、低市盈率且具备中高换手率的股票,采取买入后长期持有的策略,既不眼红追高,也不参与短线炒作。‘目前自选股基本都涨了,涨幅少则20%左右,多则翻了两三倍,50万本金半年浮盈近80万元,相当于我两年多的税前工资总和。’
自称有一定经验的‘资深新手’95后李昊告诉时代财经,他毕业于上海某财经类高校,受校园环境与专业氛围影响,本科期间便跻身炒股大军。不过,2024年初他为追求短期收益频繁交易,清仓时亏损超20%,‘若是当时能长期持有,放到现在收益应该能超过30%。’
经历了市场的教训后,李昊蜕变成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后来我跟着券商投顾学习仓位管理,不再盲目追逐市场热点,转而研究市场运行规律。‘924行情’结束后,我挑选了一些业绩稳定、估值合理的蓝筹股布局,重仓银行与新能源板块。我知道股市有风险,不能盲目跟风。所以我更注重长期投资,优先选择具备发展潜力的公司。’李昊向时代财经透露,尽管今年行情未再现‘924行情’时的迅猛涨势,但他的投资组合表现稳健,获得了不错的收益。‘盈利比存款利息高一些,但未达预期,中途还‘卖飞’了两只牛股’。
24岁的李想是一名刚步入职场的00后。2024年‘924行情’启动后,眼见身边的朋友在股市中赚得盆满钵满,他也心动不已,拿出工作以来的积攒的积蓄投入股市。‘当时感觉市场形势一片大好,就想着赶紧入场分一杯羹。’李想对时代财经透露,他当时选择了几只热门的科技股,账户迅速出现浮盈。然而,随着市场震荡波动,他持有的股票价格大幅跳水,不仅之前的盈利化为乌有,因未严格执行止损策略,他的本金也出现了亏损。
在牛市行情的吸引下,不乏部分年轻投资者抱着‘赌徒心态’,借钱上杠杆参与股票交易,几乎亏光本金,还背上了外债。
95后互联网从业者张达向时代财经透露,2023年他受‘短视频博主荐股’影响,借钱买入某ST股,仅两个月便亏损38%,‘当时觉得‘重组概念’能盈利翻倍,根本没看公司财报,后来几乎亏光了本金50万元,还是靠着家里帮忙才还清了这笔负债。现在回头看,自己当时太冲动了,没有充分了解股票的基本面和市场风险。’
‘924行情’以来,眼见股市大幅上涨,张达又按捺不住,前后借了近80万元想‘东山再起’。但在负债压力下,他频繁进行‘快进快出’操作,经常割肉离场,最终亏掉了近八成本金。‘杠杆炒股的每一天都如履薄冰,追高、打板这些操作特别磨心态。上个月已经彻底清仓了,接下来好几年都得忙着还债。’
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称,不少新入市的投资者经常陷入追涨杀跌的循环,建议新手以闲钱长投、投资ETF、定投等方式参与市场,逐渐建立科学的投资逻辑,以应对股市投资风险,降低波动,提高盈利概率,切忌加杠杆(借钱投资)入市。
(应采访者要求,许茂茂、张雯、文洞、暖暖、李昊、李想、张达皆为化名)